在日前召开的北京CBD第十届国际商务节上,7家全球顶尖公司推出的CBD东扩区规划方案成了参观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方案都把低碳排放、节能作为重要“卖点”。作为CBD东家的朝阳区负责人也明确表示,CBD东扩将立足节能节水节电,并将政府大楼做首个低碳试点,以带动本地区的节能减排。北京CBD的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为了推进国内的建筑节能,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06年6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惟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也正式启动。此外,针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四个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相继出台。财政部门在引导建筑节能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仅今年,就先后下发通知推进农村和城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上月中旬,中央财政又安排预算12.7亿元启动“太阳能屋顶计划”,引导促进全国建筑节能减排。
然尔,纵观各地新开楼盘,节能建筑仍是“奢侈品”,一些建筑物只用了几项节能技术,就大打“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牌,并将其作为抬高房价的噱头大肆渲染。资料显示,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面积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新建建筑虽然已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但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53.8%。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
据业内人士介绍,工业产品要想达到10%到20%的节能效果并不容易,而建筑通过维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以轻松达到50%到60%的节能效果。建筑行业之所以不贯彻实施节能政策,关键还是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比如在德国,根据该国的《能源节约法》,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这个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而在我国,现行的房屋生产销售监控手段主要是土地、规划、施工、开工和销售“五证”监控,其中并没有关于节能建筑执行方面的监控手段。因此,尽管投入并不一定很大,开发商也不愿意把钱投在节能这个“看不见的地方”